藍色城市的對話

吳仁評 老師

暖心電線桿

謝珮雯 老師

納涼小貨卡

陳岡緯 老師

旁軸的高雄視角

林皇耀 老師

可食地景的美學想像

陳雍正 老師

慢・塊・快・漫

劉怡君 老師

彩繪小渡渡

劉昱宏 老師

公共腳踏車圖鑑

未茉設計

假日限定展覽公車

戴怡平

高雄灰階

鄭郁璇

*攝影剪輯|康展彰
自由影像工作,目前專職個人接案,從事影像活動紀錄、平面攝影,曾做過高雄[Y]Talk論壇影片、高應大圖書館搬遷紀錄、高雄婦女館共聲影展宣傳剪輯等。

吳仁評 老師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

JEN-PING WU /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Visual Design
藍色城市的對話

高雄市全年陽光普照、氣候宜人,人民既熱情又非常親切,這個有山、有河、有海、有港的城市,是全國唯一結合海洋的都會,尤其長長的海岸緊鄰市區,人們可隨時踏上沙灘,感受海的氣味,這也是有別於其他城市的特色之一。 這次的高雄日常設計展,想藉由海的影像、聲音和光影變化,以人們熟悉的城市意象做結合,從有限的空間,希望能透過聲光的滲透,讓觀眾恍如身處在海洋的水波中,去感受這藍色都市的魅力,並提醒市民,海就在身處之地,在繁忙的生活裡,隨時隨地可以盡情享受海洋之美。

謝珮雯 老師 / 正修科技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HSIEH PEIWEN / Cheng Shiu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Digital Multimedia Design
暖心電線桿

城市日常,拔地而起的電線桿被利用來張貼廣告、宣言,權當資訊分享站,早已經成自成文化,很多時候並不是那麼美觀。真想聽電線桿說一句,「你辛苦了」,「你今天做得很好」

文明與文化向來互相影響,假如數量這麽龐大的電線桿,往後不再替商人宣傳售屋資訊,而是在夜幕之下,踏入家門前,為辛苦打拼了整天的市民,獻上窩心話語,未來將會是什麼情境,並且為城市的日常帶什麼樣的改變呢。

陳岡緯 老師 / 正修科技學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CHEN KANG-WE / Cheng Shiu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Digital Multimedia Design
納涼小貨卡

「高雄很熱阿」南下到高雄的外地人時常掛著這句話,但準確的說,應該是「高雄太陽很大」,不常下雨的高雄,總是用最大的陽光來招待每位市民,但實在太熱烈太讓人煩燥,所以這城市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不管路人、機車族、甚至是開車族,等紅燈的期間一定會很有默契的躲在各種陰涼處,這種莫名的渴望乘涼這種需求,應該有所回應,因此提出一個「納涼小貨卡」綠設計奇想,這台小貨卡車上種著一棵大樹,巨大的樹蔭能提供用路人納個涼,而樹上飽含水份的葉子也會散發涼爽清新的空氣給市民,偶爾還伴隨著悅耳的鳥叫聲沿路放送。納涼小貨卡的動力來源是風與太陽能,或是環保的生質能源,若能源用盡,就由駕駛接力,緩緩的踩踏在城市遊走,這台小貨卡除了納涼功能,也藉此喚醒市民去思考植物對人類生活環境的重要性。

林皇耀 老師 /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

LIN HUANG YAO / Kaohsiun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epart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旁軸的高雄視角

流動中的高雄人車與生活,會忽略掉存在城市裏的色彩與標誌等,有一些造型線條與色彩需要另一種視角去看見,這個設計透過十二個高雄在地景象,利用傳統旁軸相機的觀景窗,將沒有注意的顏色線條設計在觀景窗上面,讓觀者可以透過相機視角去重疊景色,看見這十二個不同景致,看見長久錯過的城市觀點。

陳雍正 老師 / 長榮大學互動設計學系

YUNG-CHENG CHEN / Chang Jung Christi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Interaction Design
可食地景的美學想像

高雄有著山、海、平原的豐富自然資源,但隨著都市化發展的推進,與其他都市相同的進入到水泥森林的樣態,儘管環保意識逐漸抬頭且對於都市綠美化已投入大量建設,然我們卻一直忽略人與環境相處的原意。

此次藉由提案的機會,希望將國外行之有年的可食地景觀念引入,期望讓民眾重新思索,人與自然植物間的互利共生關係,在城市綠美化的過程中,能夠在觀賞類植物之外,多思索可食地景對於環境生態與人、社會間的共好關係。

作品藉由灰階塊面化之高雄市地圖,形塑水泥都市的樣態,其中設置鏡箱作為核心意念,擺放點綴色彩層次的立方體,作為已著手可食地景之綠美化都市建築,引發觀者想像可食地景的多元性。而延伸至左右兩側的區塊,則作為與民眾互動的設計,讓觀賞者自由選擇色彩之便利貼,並寫下選擇的色彩所代表之可食植物名稱,黏貼在適當的位置上,讓民眾從互動過程中經歷動手參與、思考規劃、美學賞析的歷程,恰與可食地景的實踐歷程呼應比擬,達成此次展覽刺激思考的目的。

劉怡君 老師 /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資訊模擬與設計學系

JENNY LIU / Shih Chie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Design
慢・塊・快・漫

本作品以「速度」為思考元素,藉由透過象徵腳踏車的機械運轉,代表從工業的發展邁進逐步成為高雄城市文化的漫遊工具,在踩踏的快與慢之間自行翻頁格與格的變化過程,並在翻動的速度感當中,讓觀者察覺以整體城市塊狀結構產生的模糊意象,抑或是在慢速運轉中以時間凍結的一瞬間觀看到逐格運轉中的不同面貌,由觀者自發性的決定與城市之間的凝視速度和節奏,並以此視覺導向概念來定義對高雄觀察之下的觀點表達。

劉昱宏 老師 / 遠東科技大學數位媒體系

LIU YU-HUNG / Far Eas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digital media design
彩繪小渡渡

旗津是高雄早期發展的區域,而搭乘往返兩地的渡輪可以一覽高雄港的風光與感受海洋的氣息,還有當夕陽西沉沒入於海面時金光閃閃的迷人景緻,尤其是早期存在私人運輸船的時期,這應該是高雄人共同擁有的記憶。

因此以這樣的情感做為出發點,經過了多次的構思之後,決定藉由體感裝置讓小朋友做虛擬彩繪Q版渡輪的創作,完成後可以輸出成紙模型樣版讓親子實體動手組裝完成,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高雄歷史悠久的渡輪也能有另一種趣味的風貌。

特別感謝 好新境創藝融智工坊總監/李霈恩 提供的技術支援,讓這個概念得以呈現。

未茉設計 老師 / 由四位土生土長的高雄設計人共同創辦

WEMORE DESIGN STUDIO / Design studio established by four young people of Kaohsiung
公共腳踏車圖鑑

我們希望藉由較為幽默、輕鬆的方式,為公共腳踏車租借系統添加趣味元素。比如說,以「蒐集怪獸」的概念出發,將少量具特殊設計的腳踏車置入部分車站;這些特別的腳踏車透過民眾的租借、騎乘,便能夠在高雄各地出沒,彷彿擁有了生命。另外,我們也將「里程數」放入設計,吸引民眾累積、競爭,腳踏車不再只是代步工具,更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騎乘經驗分享,增加高雄公共腳踏車租借系統的吸引力。

戴怡平 老師 / 與摯友共同創辦月森設計,任職平面、展場及插畫設計

YI-PING TAI / Luna Design designer
假日限定展覽公車

假日限定展覽公車,將現有往返偏鄉與捷運站、轉運站的路線的高雄市公車,結合當期駁二、美術館等主題展覽,打造為移動式的小型展覽空間。透過改造後的公車,推廣偏鄉兒童的美學教育。除了鼓勵搭乘前往看展外,也藉由公車內外的互動設計,讓孩子們能同步接收到檔期展覽的資訊,提升相關的美學知識。

鄭郁璇 老師 / 慕木手作設計總監、平面設計師

ZHENG,YU-XUAN / MooMOO studio design director
高雄灰階

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色彩,紅的藍的綠的澄的各種顏色都有,但高雄是灰的,一種屬於高雄才有的灰。高雄的日常中瀰漫著各種灰,是工業發達促使的灰、是大船入港離愁的灰、是忙碌人群打拼生活所散發的灰,每種灰在不同時刻會有不同的濃度,而形成的便是高雄最獨特的灰階,運用此種高雄日常所演化出來的灰階,製作出另類高雄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