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IGNER 為早期設計發浪非常關注的一位設計師,他自創「nosign」這個單字,以「無形的設計」為設計中心思考,希望利用一個也許不是很特殊的形狀,但呈現有趣的事情或是一種很美妙的狀況。也因此,「nosigner」這個詞彙也就應運而生。


近年,他因為擔任Cool Japan的設計總監而聲名大噪,更為了311東日本大震災製作了OLIVE網站與書籍,協助災民渡過最艱困的時刻,因此受邀與電通、東京都廳合作了「東京防災」手冊備受矚目,本身橫跨各種設計領域,除了產品設計,也做平面設計與建築(因為他原本是隈研吾的學生),利用他跨界的設計思考,針對災害復興支援、地方文化振興、永續再生能源等議題進行各種活動。
 

他在「銀座ggg gallery」這個幾乎是日本平面設計最高展覽殿堂的藝廊空間舉辦的個展——「nosigner 形狀與理由」,提出「如果所有的設計都是從模仿自然而出現的話」或是「設計其實是一種將自然進化無意識虛擬的行為」等假設,將設計看待為「物體生物學」,從人工物與自然物的對比,進一步找到設計發想的方法。除了展示設計思考過程之外,也針對地方振興與防災等議題,以視覺化的方式來介紹他過去做過的工作,可以刺激觀展者重新回頭思考自己設計的方式。





 

nosigner說,本次與其說是個展不如說是一個自然科學展,當中所展示的內容如「蝴蝶與平面設計的共通點」、「交通工具的進化系統樹」、「iphone與融合的進化」等,重新製作了設計作品,讓大家重新思考自然景物除了供應我們生存的能源之外,在設計上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本次特地在高雄設計節的開放講堂中邀請他在日本元旦的時候來到高雄過年,也請他帶給台灣南部的設計師朋友關於設計與形態上的日式設計哲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