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展覽做「高雄厝」這個議題其實不容易。要談怎麼做之前可能要先重新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高雄厝。建築必須因地制宜,即便是小小的台灣北高兩地也會因截然不同的氣候養成不同的人文景觀,但建築受限於中央建築法規,設計上許多應該要隨著當地天氣變化的彈性卻異常狹小,舉例來說,高雄有將近300天不會下雨,足足是台北市的1.5倍,全台日照時間最高,相對來說使用於空調的能源也比各地高,但如果能將建物三面的陽台都往裡頭縮至3公尺,將能有效節約能源,但法規規定陽台只能深至2公尺,明顯不合乎高雄的環境狀態。


截圖取自高雄厝官網
 

也因此高雄市政府從2012年開始推動「高雄厝」,目前已進入2.0階段,透過三大核心(環境永續、反映在地、居住健康)來訂定十大設計準則,像是有效的深遮陽、在地材料與技術的導入、社群空間的創造等,其實「高雄厝」的政策推廣目的不是只希望城市裡的建築都成為綠建築,更希望能藉由法規與獎勵來讓建築相關上下游業界都能從在地蓋出最高雄的建築,環保永續之外,也能促進在地經濟發展,進而醞釀出獨有建築文化。


只是這樣的政策其實推廣目標主要在建商,一般消費者感受不深,甚至也曾看過網路討論,對於擁有「高雄厝」標章的建築,首購族反而興趣缺缺,當中有個原因是比起有著深3公尺的陽台,他們比較希望有大坪數的室內空間。這樣的狀態反應出現代小資族經濟上的窘迫,使得選擇居住空間環境時,寧可犧牲讓心靈美化的綠地也要換來多一點的生活喘息空間。其實不能怪年輕人有這樣的想法,有時候是價值觀的問題,如果能讓下一代的孩子們認為比起在乎空間大小,其實生活中有植物不僅能讓生活中的視覺有變化,也能感受四季更迭,犧牲一些小空間或許換來的是更美好的生活平衡。
 


本次在高雄設計展中,由夢創造與工務局的合作想必是希望能讓主宰未來的小朋友也能認同這件事情,所以才以繪本的方式創造出一個未來充滿高雄厝場域的想像空間吧,建築師與繪本作家的組合讓由夢創造把硬邦邦的政策轉化成較為柔軟的敘事方式,或許當小朋友身投進去那個充滿童趣的立體繪本高雄時,也能驚喜地發現原來自己住的城市未來還有許多可能。
 


雖然政策很硬,但其實深入理解高雄厝的施政概念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政策。如果購買房屋的消費者對於這個政策的理解夠深、也夠支持這樣的理念,當大家都只想買有高雄厝標章的房子時,建商自然而然也會爭著要蓋這樣的房子。我覺得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可以把策展溝通的對象放在年輕的首購族,以實際的地點為基地,結合幾位年輕建築師設計出符合高雄厝、又能滿足年輕人心聲的概念建築模型,既能讓稍微硬一點的高雄厝理念重點進到觀展者心中,也能更實際地將年輕人心中想法化為實體,增加大家支持的意願。畢竟這群年輕人再過10幾年或許就要成為高雄厝的購買對象,爭取這些年輕人支持或許是更為實際有效的方式。
 

高雄市長花媽也來觀展


 

text/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攝影/張顥 Hao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