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太陽花學運事件後,年輕人用各種方式參與社會的行動越來越興盛,當時更有許多插畫家、平面設計師貢獻己力,各種貼紙、傳單印刷品紛紛出籠,民眾集資上紐約時報全版廣告、由聶永真操刀設計的案例仍記憶猶新,同時也鳴槍了設計師以設計專業跨入政治的第一炮。其後「2016台北世界設計之都」掀起整個台北市對設計的熱烈討論,當年所有發生的設計藝文活動不管是否是設計之都的相關活動皆被媒體或民眾聚焦,像是變電箱外觀設計、高鐵票再設計、市場小學計畫、白晝之夜等,引起討論之餘也帶動民間設計師以行動加入改變社會的一環。

時至今日諸多設計介入社會的案例百花齊放,當時設計師田修銓在工作室自行發起設計工作坊,找來朋友一起設計搭乘捷運的禮貌宣導海報,引起當時設計之都主辦單位注意後,設計之都主辦單位開始廣邀當時受到這股熱情感召自行設計捷運相關作品的設計師們,也邀請不同創作者加入計畫,統整成「設計進站」,也擔任橋樑向台北捷運局提案,讓這些作品有機會實際進入台北捷運站中展示。當時田修銓與朋友一起設計的作品由白輻射影像做成動畫後,也曾在捷運站的電視上播放過一陣時間。社會因設計的影響力日漸茁壯,也慢慢開始產生改變。

 

設計團隊以高雄輕軌前方的綠色O形特徵為切入點,O的形狀也代表輕軌環狀運行的方式。



終於佈完展快樂跳舞的老田XDDD
 

延續這樣的能量,在駁二藝術特區規劃高雄設計節的「為市政設計」專區時,便媒合了高雄捷運局與田修銓為仍在鋪設的高雄輕軌進行CI設計(代表高雄輕軌的LOGO、相關的視覺設計規劃等)。問起捷運局是否有像一般業主會以經驗凌駕設計專業「指導」設計師做設計,田修銓說:「捷運局的人都沒干涉我耶,只說要給我最大的支持,所以我做什麼都會過,有的地方亂做也過....沒有啦開玩笑derrrr」回答問題到最後總會直接歪掉、露出老田式咯咯笑的田修銓有著非常有趣的個人魅力。在一定的規範下,業主能如此給予設計師最大的自由,實在是設計師之幸。
 

田修銓設計團隊全員到齊!左起:宋政傑田修銓顏暐倫胡祐銘陳逸芸

本次除了由田修銓擔任計劃的藝術指導,參與設計的還有顏暐倫、胡祐銘、陳逸芸三位設計師。指標設計其實在展覽效果中不甚討喜,原因是指標設計所著重的設計細節都在一個手掌大小中的規模,視覺上要能看得舒服其實動一個logo或文字的小勾小撇就會差很多,但卻很難在一個偌大展場中讓觀者有感。為此田修銓與團隊假想了一個故事,設想了一個外星人OE來到高雄遊玩,由花媽帶著OE搭乘輕軌遊高雄,展場中才會出現花媽與外星人的大型公仔人物,空間設計也使用比較有未來感的方式,實際設計的顏色設定就要到官網或是輕軌站才會看到。
 

輕軌的「O」也應用為指標設計中的設計元素之一
 

搭乘輕軌的方式(官網
Web Designer:宋政傑
Web Develop:謝馥羽 / Robin Hsu / Kelvin Lin

 

輕軌站貼有CI設計應用後的實際顏色與樣貌

 

工作人員正將田修銓團隊設計的CI貼上輕軌站中


會有這樣的情境發想其實也要稍微談一下捷運和輕軌的不同。一般說來捷運就是地下鐵,原則上在地底跑的時間居多,很難如同電車一般看見沿途的風景,輕軌是城市中的路上電車,穿越市中心能輕鬆飽覽城市光景,其實是很好的觀光用交通工具。指標設計的細節上來說,設計團隊以高雄輕軌前方的綠色O形特徵為切入點,O的形狀也代表輕軌環狀運行的方式。文字設計的部分則使用了日本指標設計中經常使用的圓角版黑體為字體創作發想原點,為了增加閱讀識別度,將黑體文字的銳角有條件地導圓,舒適了閱讀經驗之餘也能清楚辨識。

 




右為高雄捷運局長吳義隆


高雄捷運局長吳義隆說,目前輕軌沿用的是高雄捷運局的CI,預計2018年輕軌才會完全鋪設完成,這次也將合作成果直接輸出成海報貼到離駁二最近的三個輕軌站進行實驗,收集民眾對此新指標的回饋作為未來實際進行CI識別設計的資料,「當然未來我們會積極檢討,希望能使用優秀的CI設計到我們的輕軌上面。」吳義隆局長給了一個明確的時間點,希望未來能如局長所開出的承諾,另外找設計師、或是乾脆買回田修銓為展覽辛苦設計的CI設計,讓輕軌有全新的風貌。
 

除了CI設計也計畫在輕軌車廂貼上高雄人文地理環境與其他大城市不同的海報
讓觀光客對城市有更多深入的了解,而不是只知道一些觀光景點資訊。



禁止飲食的指標很有趣,田修銓認為為什麼一定是咬一口的蘋果、漢堡或是可樂呢?
如果是台灣小吃的珍珠奶茶和雞排會不會更加有意思?

 

可看到右邊的展板有兩套CI設計,邀請民眾一起來思考哪一個比較好?



田修銓認為,設計展除了展出設計師的專業所導出的成果之外,如果是為社會大眾設計的作品,也應該要展出設計演變過程讓民眾有一起參與、思考的空間,就像主導2016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變電箱改革計畫主理人——水越設計的agua曾說,「市政要能有容錯的空間」一般,在公共空間執行的設計原本就不可能一次到位再也不需要更改,需要隨著時代演變與公眾需求與時俱進,大眾相信設計專業,設計師尊重大眾經驗,一起在彼此的舒適圈中找到同溫層,用設計為市政帶來更多美好的未來。

高雄輕軌 CI 設計社會實驗進行中


text/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攝影/張顥 Hao Zhang
圖片/高雄輕軌設計提案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