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會不會怕老?只要是生物都有機會經歷到生老病死的循環,老可能是物種外表與身體機能的衰退,但也可能代表人生閱歷的豐富。每個年齡都有不同的魅力,年輕時青春爛漫熱力四射,年老時人生閱歷曖曖含光,雖然目前有許多抗老妝品能稍微減緩外表老化的不可逆過程,但如何在不同年齡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樣貌,在這趟單行道的旅程當中成就最豐富的人生可能才是每個人最需要思考之處。


社會局與映品形象共同規劃的「老+活  LIVE IT UP」將展區劃分出三區,透過不同面向來構築出老的全貌。借用「老傢伙」的諧音,「老+活」想表達的是開啟第二人生的節奏,當人生臻至圓融「成熟」,隨著外表老化衰退,智慧與經驗逐漸「進階」,內化成自信後成為開啟第二人生的「活力」泉源。
 


其實「老」這個議題可以做得很沈重也可以做得很清淡,能夠用老人臉上的皺紋深刻地展現出時間不留情的力道,讓觀者知道老是人生旅行中必須得面對的一座山、得渡過的一片海,也能輕鬆地用華人社會三代同堂、闔家歡樂的傳統思考一臉和諧地帶過。但映品形象挑戰了最有意義的一種形式,回歸到「本我」,帶領著觀者面對、認識自己,進而創造未來。
 


第一區「面對人生日常的老」,找來可能這輩子自己的照片沒有被大圖輸出過貼在牆上供人瞻仰的100位素人爺奶,不見得要展現很自信、但卻是他們最真實的一面,有人面對鏡頭有些羞赧、有人落落大方,但共通的都是那掛在臉上的笑容。對於較為年輕的世代來說,與我們最為親近的或許是家中長輩,最熟悉的樣貌也來自於世代傳承,一次性看到如此多各種不同樣貌的長輩人像照展現在眼前,就像是100扇擺在自己面前的門,究竟要打開哪一扇、才能通往我們想像中未來的自己呢?


這區還有個很可愛的裝置,透過視力檢查,藉由看得清楚的距離遠近瞭解自己身體老化的程度,而將年輕人流行的網路用語如「傻眼貓咪」、「這我一定吉」、「94狂」等印在不斷轉動的捲軸上,讓各種年齡層檢視自己內心是否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語言演變,當你的年齡可能還稱不上老,卻看不懂這卷軸上的詞彙時,便可發現所謂的老不見得是外表上的老化,而是心境上是否有跟上變化。
 

左側有可以讓兩個世代各自留言的地方,地上貼有年齡換算的各種數據。

第二區「認識人生閱歷的老」,把關於老的各種數值換算成各種容易了解的數字。比如說「如果男生平均壽命75而女人80歲的話,女人一生可吃掉25頓食物,喝掉3.7萬升液體。男人一生可吃掉22萬頓食物,喝掉3.3萬升液體。」當然不同的人有個體差異,不過看著這些數字,好像也能有點了解世代差異,牆壁上另外還有兩個世代藉由文字對話,你會發現右邊年輕世代多半用可愛的插畫或是誇張的文字表達心中想法,而年長世代則寫著許多「活到老學到老」之類的諺語,大致上體現的是年長世代追求生活穩定物質豐富、年輕世代追求自我實現獨一無二的價值觀。透過文字呈現,其實兩種價值觀不會對立,如果能相輔相成或許就能成為開啟台灣未來一個明亮的可能性。
 



上圖為年輕世代的留言,大部分都以插畫或圖文相佐,
下圖為年長世代的留言,大部分都已成與或諺語苦口婆心相勸,
呈現出兩個世代的確有著不同的價值觀。(紙張是竹尾的元素紙喔!)


 


第三區「創造人生精彩的老」,社會局為映品形象從長青綜合服務中心請來幾位素人爺奶,讓映品形象為他們量身打造第二人生的角色。林杰輝設計師說,或許這些角色設定不一定真實符合海報主角人物的真實現況,但這些素人演員在設計師的設定之下玩得非常開心,拍攝現場笑聲不斷,有位實際當過樂隊指揮的爺爺也活用在音樂上的經驗,化身鼓手把日常用品當成樂器敲打,效果奇佳。透過側拍影片也能發現,其實這些爺奶沒有想像中的羞澀,反而很有活力地過著生活。
 

 

 


社會局有傳承大使的制度,讓具有才藝的爺奶能將他們的才華繼續在生活裡發光,當中有位86歲的戴坤爺爺熱愛民俗藝術,持續將一身說唱藝術的功夫奉獻於舞台,至今超過300場藝術表演活動,也傳授技藝於年輕人。這讓我想到前陣子在國片「血觀音」中大秀說唱藝術的國寶楊秀卿老師,其實台灣民間一直有很多「非常台灣」的文化與元素,創作者如何好好用自己的雙腳認識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台灣社會,反芻過後那些能量後在社會中創作向世人展現,才能慢慢累積文化脈絡,創造出所謂的台灣文化。


從現在開始,保持心胸開放、不帶任何偏見地接受新事物,脫離舒適圈隨時挑戰自己,其實未來可以期待而不只是等待。
 


 

日本設計師安西葉子十分讚賞這個展覽,完成度高,展覽呈現方式也有趣。



text/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攝影/張顥 Hao Zhang
圖片/映品形象